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拆了第一封信才知道来由,那些人是因为看了林雨翔的文章后寄来的。
第一封简明扼要,毫无旁赘,直冲目的地而来:
我看了你的文章,觉得很好,愿与我交笔友的就给我回信,地址是……
第二封远自内蒙古,看得出这封信经过长途跋涉,加上气候不适,又热又累,仿佛大暑里的狗,张嘴吐舌--信的封口已经开了,信纸露在外面。
信的正文一承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格,长无边际:
你别以为我们是乡下人哦,我们可是城上的。
我父亲是个教师,母亲是个家庭主妇。
我妹妹今年三岁,正计划着给她找个幼儿园呢!
你们这里是不是叫幼儿园呢?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,让我充满了向往和幻想……
这样的,写了几千字,天文地理都海纳在里边。
雨翔这才明白,信虽然赚不出来却可以撰出来--当然是和学生作文那样的杜撰的“撰”
--雨翔决定不回信。
这时他首次感到成名后的优越。
以后的信大多是像以上几封的式样内容,涵盖全国各地。
广东作为本土,更是有数十封。
写信人都看了《全国作文佳作选》,再引用伯玉的话夸奖,毫无新意。
雨翔发现现代人的文笔仍旧有南北派之分,南方人继续婉约,信里油盐酱醋一大摊;北方人口气像身材一样豪壮,都威胁“你一定要回信”
!
雨翔庆幸自己身在上海,不南不北。
拆到一封本市的来信时,顿时庆幸也没有了--上海人的笔风收纳了北边的威胁和南方的嗦。
而且那人不愧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黄种人,坐拥双倍的“黄”
,妙喻说雨翔的文章没有强奸文字的迹象,有着早泄的爽快。
然后黄水东引,说这妙喻出自台湾董桥(董桥,1942年生,本名董存爵,福建晋江人。
长期在香港和英国两地从事新闻出版工作,著有多本散文集。
),是一贯的董桥风格。
林雨翔不知道“董桥”
是什么地方,想在国民党贼居的地方,不会有道家的桥,怀疑是“孔桥”
的音误(国民党尊儒教)。
既然没办法断定,“市友”
的信也只好束之高阁了。
信只拆剩下三封。
倒数第三封让人眼前一亮,它来自首都的“鲁迅文学院”
。
鲁迅余猛未绝,名字震撼着林雨翔。
取出信,扑面而来的就是文学院“院士”
的判断失误,把手写“林雨翔”
后铅印的“先生”
一笔划掉,留个“小姐”
续貂。
随着后世教高中的历史老师赵昊辰的穿越,明朝后宫中的小太监陈默,不但多了段关于后世的记忆,裤裆内,还多出了团身为太监本来不该出现的东西,是福还是祸?有人说明之衰亡,不亡于崇祯,而亡于万历,真的是这么回事么?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当中这么写道1587年,是为万历十五年,岁次丁亥,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,无事可记,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,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。一个小太监,真的能够改变这一切吗?书友群三四七一九二三三六,喜欢本书的可以加一下。...
作为一名超级富二代,我很想低调,奈何实力不允许...
夏子静时常想这一世的云亦枫难道是变性了,怎么那么的让人看不清楚,清冷高傲的云大总裁怎么会和无赖性格分裂联系在一起,似乎上一辈子他给她的难堪这一辈子要让她全部归还给他。不想走上一世老路的夏子静最终终于知道自己的心还是不够冷硬,爱就是爱了骗不了任何人,既然这一辈还是逃不过喜欢云亦枫,那么再追一次又何妨。...
因为负伤不得不退伍的特战队军医,以为回到都市等待自己的将是平凡而宁静的生活。但他可以窥视未来的能力,注定要让他的人生大放异彩。告别军营的那一刻起,他就已经被命运的齿轮扯向了精彩绝伦的缤纷世界!未来之路,谁主沉浮?且看他通过窥视未来,在风云之中金鳞化作龙新书我的影子是食神已经开动,吃货们的福音来了。推荐中有链接,希望大家能支持...
老天爷给了江明重生到17岁的机会,还给他脑子里塞了一座奇怪的图书馆,什么飞机坦克技能书医术国粹,甚至连武道修仙说明书都有。这一世的江明,注定不再平凡,也注定会将上一世的仇人狠狠的踩在脚底下!...
出身草根的马小虎,偶尔被闪电劈中,从而拥有特殊能力,没学过医,却能起死人而肉白骨,没务过农,却能在地里种出金疙瘩。闲来无事,就去认几个亲戚,干哥哥能替我挡刀,干姐姐能替我挣钱,便宜老岳父能替我背锅。痛饮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,日子过得逍遥又自在。有人看我不爽,那就教他怎么做人,想要找人报复,那就闹他一个天翻地覆。江左十四州,就因为这少年的横空出世,掀起了轩然大波,无数的阴谋和罪恶被暴晒在日光底下,各方势力齐齐出动...